陽光明媚的日子,漫步龍溪湖畔、禮東河岸,藍天湛湛、綠水悠悠、白鷺翻飛,隨手一拍就是美景。近年來,江海人的“朋友圈”常被“藍朋友”刷屏,被江海美景驚艷。走出家門,到龍溪湖畔、白水帶風景區山間、西江外灘濕地公園賞景,成了人們生活的一大樂趣。生活方式的轉變,折射出江海生態賦予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,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。一直以來,江海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積極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,厚植生態底色,繪就美麗畫卷。
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100%,河長制湖長制市考核連續被評為優秀等次……一幅山清水秀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江海生態美圖正在徐徐展開。
龍溪湖公園周邊空氣清新、景色優美。邱昱 攝
江門日報記者 何榕 通訊員 夏瑩清
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
守護“江海藍”
在禮東河一處河面上,一群白鷺在悠閑地嬉戲,時而在低空盤旋,時而在石塊上“梳妝”,構成一幅樹綠水清、群鳥爭鳴的畫面,吸引了市民駐足欣賞、拍照。
“這些動物之前很少看到,現在都飛過來棲息在這里,這種畫面更能證明江海區整個生態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?!睌z影愛好者小李經常和幾個朋友驅車到禮東河拍攝白鷺,他告訴記者,白鷺對環境十分敏感,是“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”,江海區出現大量白鷺說明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。
生態建設,久久為功。江海區圍繞“河暢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”,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,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?!拔覀兺ㄟ^工業企業污染源整治、大氣環境走航監測、工地揚塵防治、道路揚塵防治、露天焚燒整治、柴油車污染專項治理、非道路移動機械廢氣排放整治、道路及周邊環境提升行動等,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?!笔猩鷳B環境局江海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江海區堅持將大氣環境質量改善作為重點任務,常態化推進河湖“清四亂”工作,持續鞏固提升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效,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,不斷強化建設用地土壤管理措施,確保江海區土壤環境安全。
今年以來,江海區狠抓重點行業減排,強化工業污染治理,目前已完成對135家重點涉氣企業一輪次的全覆蓋排查,排查出的45家企業存在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。加快推進涉VOCs重點企業治理設施升級改造,通過鼓勵“先進”、鞭策“后進”,進一步壓實企業污染治理主體責任,在源頭替代、過程管控、末端治理等方面實現高效減排,已完成19家省級VOCs重點企業深度治理工作,推動27家C級企業提升至B級或A級,完成4家企業淘汰低效治理設施,完成33家使用活性炭治理技術的涉VOCs排放企業一輪次活性炭更換工作。嚴格實施工業爐窯分級管控,完成6家涉工業爐窯企業全覆蓋現場檢查,并全部達到B級及以上水平;加快推進燃氣鍋爐提標改造,完成32臺燃氣鍋爐提標改造。
“以前,公路上很多泥頭車,揚塵很大,平時在家都不敢打開窗戶?,F在,泥頭車少了,灑水車多了,空氣中的灰塵大大減少了?!苯^一小區居民馬先生說。
今年,江海區強化用車排放監管,集中力量開展柴油車專項治理和非法成品油治理,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控,目前共檢查293輛重型柴油車,對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尾氣和油品抽檢,共計抽檢相關車輛42臺。
“我們建立工地揚塵防治常態化巡查、專項檢查及無人機巡查等形式多樣的動態監管機制,督促工地做好出入口保潔和泥頭車沖洗等工作。制定強化道路揚塵防控工作方案,持續做好轄區主次干道灑水保潔。同時,我們還建立全覆蓋網格化監管體系,開展露天禁燒專項巡查,層層落實屬地管理責任;并且強化污染天氣應對,落實不利氣象條件下大氣污染防控聯動工作機制?!笔猩鷳B環境局江海分局相關負責人說。
織牢生態文明建設保障網
追逐“江海綠”
每個周末,江海區龍溪湖公園的人氣都很旺,很多市民前來露營、拍照。很難想象,這個如今小有名氣的“網紅打卡點”,曾深受“黑臭水體”困擾。
江海區內的麻園河、龍溪河、禮樂中心河都曾列入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監管平臺,如今這些“黑臭河”已全面消除黑臭現象,并且水質趨于穩定,搖身變為“景觀河”。此外,納入省級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“禾家排涌”也已基本消除黑臭。
為進一步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,江海區織牢生態文明建設保障網,逐步實現污水管網建設全覆蓋、全收集、全處理,不斷提高城鎮排水精細化管理水平。目前,全區自然村共計259個,通過污水管網建設、分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措施,已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。此外,江海區還加強入河排污口排查,通過落實“查、測、溯”措施,針對全區重點河流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,查清全區排口620個,基本摸清了江海區入河排污源頭,為下一步治水提供重要技術支撐。
此外,江海區扎實推進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,按照國家、省、市統一要求,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及工業園區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,建立部門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和工作協調機制,部門協調聯動日益加強。目前,江海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超過90%。
“我們還建立省、市固廢平臺與全國排污許可證信息管理平臺的協同監管機制,對轄區內工業固體廢物產生、收集、貯存、運輸、處置等環節實施信息化管理,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?!笔猩鷳B環境局江海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與此同時,江海區出臺了《江門高新區(江海區)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規劃》《高新區(江海區)各街道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“一崗雙責”責任制規定》《江門高新區(江海區)生態文明“一崗雙責”責任制考核辦法》等文件,進一步壓實生態文明責任。目前,江海區共有9條行政村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,全區36條行政村全部通過市級生態示范村驗收。